近年来,中国乳制品行业产量持续增长。乳制品指的是使用牛乳或羊乳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或不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辅料,使用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所要求的条件,经加热干燥、冷冻或发酵等工艺加工制成的各种液体或固体食品。
乳制品包括但不限于液体乳(如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乳粉(如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牛初乳粉)、炼乳类、乳脂肪类(如奶油)、干酪类、乳冰淇淋类以及其他乳制品类(如奶片、乳糖等)。
我国乳制品产业链主要包含上游的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包装材料、中游的加工制造与下游的消费渠道。上游奶牛养殖牧场在华北、华东地区分布相对集中,近年来受饲料成本上行和生鲜乳价格下行双重挤压,增长压力较大。不过,随着饲料价格下行、国际奶类价格上涨与下游需求持续修复,上游养殖困境有望得到缓解。中游乳企自2008年起重视上游奶源建设,叠加近十年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中游乳企的议价权不断增强。下游消费以常温液体乳为主,白奶占比较高,但消费升级型干乳制品消费偏少。
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乳制品产量达到3054.6万吨,同比增长3.1%。其中液体乳占据最大市场份额,2023年产量占比高达93.61%,乳粉和其他固态乳制品分别占比2.85%和3.53%。
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乳制品市场历经七十余年持续自我革新,已进入相对成熟的低速成长期。2023年我国乳制品市场规模为5738.6亿元,同比减少1.1%。近十年来,行业增速持续放缓。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当前中国乳制品消费结构以液体乳及奶粉为主要消费品类。在液体乳中,常温白奶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占比高达83%,低温鲜奶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占比为17%。奶粉消费结构中,全脂奶粉占据主导地位。此外,随着消费者对乳制品营养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以及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品质和口感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端化、健康化、绿色化趋势明显。企业纷纷推出高端产品线、功能性乳品、低糖低脂乳品等,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中国乳制品市场竞争格局呈“两超多强”态势。伊利和蒙牛作为行业龙头,市场份额远超其他乳企,合计市场份额超过50%。2023年,伊利和蒙牛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0.2%和25.9%,较2019年有所提升。其他如光明乳业、新乳业等地方性乳企也在稳步发展,持续区域深耕,但市占率仅个位数,处于第二梯队。
中国乳制品行业正致力于品质提升,通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从源头到终端的安全与优质。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消费者信心,还促进了国内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中国乳制品企业不断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从传统的牛奶、酸奶到功能性乳品、植物基奶替代品等,产品种类日益丰富。这种创新不仅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健康需求,还拓宽了市场边界,为乳制品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乳制品企业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消费者体验等。数字化转型将成为乳制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乳制品行业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优化牧场管理、减少碳排放、采用环保包装等措施,推动乳制品行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挑战。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变化。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