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气凝胶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增长趋势。作为材料领域的“隔热王者”,气凝胶是目前已知导热系数最低、密度最低的固体材料、由于防火等级高、防水效果好、使用温度范围广、使用寿命长等优良性能,过去一直应用于航天军工、石化等领域。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也开始加入了气凝胶材料的应用场景,随着技术迭代、产业跃迁及大规模量产后带来的降本效应,相信气凝胶的商业应用场景也会迅速增加,惠及一系列需要满足防寒、隔热、防火、防水、降噪等相关领域的产业基础材料中,其中包括了绿色节能建筑、新基建、服装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气凝胶主要材料特性为高空隙率、高比表面积、高比热容等,其实气凝胶并不是一个特别新的东西,之前已经广泛应用到了石油管道隔热以及军工航天航空等领域,在国外的建筑领域,气凝胶也有广泛的应用,因为它本身的隔热性能非常好,这也是它应用最广的一个点。气凝胶也是十大新材料中唯一一个大规模落地于实际商业场景的材料。
气凝胶受到关注主要是因为新的商业场景的出现,目前动力电池对气凝胶的需求很大,核心还是防火隔热需求的推动,由于电池本身特殊的化学性质,在一定的温度下会发生热失控,这是新能源汽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热管理变得很重要。
“双碳”背景之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增长势必会拉动气凝胶市场需求的整体增长。除了动力电池之外,气凝胶还可以应用于汽车的整车结构,如车顶、门框、发动机罩等,可以起到车厢内保温、节能减排的效果,且相对于普通材料,气凝胶的车内占用空间可大幅缩小。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气凝胶市场规模达到17.56亿元,同比增长25.34%。而到了2023年,这一市场规模更是增长至26.82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3年全球人工合成气凝胶市场规模为7.91亿美元,2019-2023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3.39%。预计到2030年,全球规模将达到20.32亿美元,2024至2030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40%。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中国气凝胶产品主要分为气凝胶材料和气凝胶制品。其中,气凝胶材料相较于制品生产难度小,占据更多份额,占比达到58%,而气凝胶制品占比为42%。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气凝胶制备技术的发展和国产产品竞争力的提升,行业产量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我国气凝胶材料产量达12.06万立方米。
在气凝胶市场增长的过程中,行业有望迎来进一步的技术与自动化生产的改革从而带来的降本效应。新技术应用于产业,需要跨过重要的节点是成本的控制,制约市场规模扩容的核心因素也是成本。气凝胶行业一片蓝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竞争队列中,形成了以纳诺科技为代表等一批气凝胶产业龙头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气凝胶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因此新入局企业多为具备一定资金实力的企业,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布局气凝胶领域。随着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各企业不断加速气凝胶产能扩张速度。
随着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气凝胶的性能和应用领域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例如,将气凝胶与其他材料复合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或开发新型气凝胶以满足特定需求。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能的扩大,气凝胶的生产成本有望逐步降低。这将使气凝胶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并推动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气凝胶行业将面临更严格的环保要求。企业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和质量水平,以适应法规政策的要求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政府也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气凝胶行业的发展,为行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气凝胶行业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预计未来气凝胶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