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国家战略与区域布局同频共振
近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空天信息产业支持政策。国家发改委将空天信息产业纳入“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工信部推动卫星互联网应用创新,国防科工局加快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河北省积极响应,在《河北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空天信息作为重点方向,并提出建设“北斗+5G”融合应用示范区、空天数据服务枢纽等目标。 中研普华产业规划团队在专项研究中发现,河北的政策环境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区域协同优势突出,可借助京津冀协同创新平台,承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外溢;二是产业导向明确,重点聚焦卫星应用、遥感数据服务、北斗导航等细分领域;三是应用场景丰富,在智慧农业、防灾减灾、生态监测等领域需求旺盛。近期,河北省与航天科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为“十五五”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河北空天信息产业已形成一定特色。在硬件制造环节,保定、廊坊等地具备卫星零部件、地面接收设备制造能力;在数据应用环节,石家庄、雄安新区率先开展遥感数据在国土资源监测、环境治理等领域的示范应用。中研普华研究报告指出,河北的最大优势在于应用场景的规模化需求:作为农业大省,精准农业对遥感监测需求迫切;作为工业大省,智能制造对高精度定位依赖度高;作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生态监测需空天技术赋能。 然而,产业链仍存在短板。中研普华调研显示,河北在卫星运营、数据增值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布局不足,核心算法、软件平台等领域竞争力较弱。“十五五”期间,需重点突破数据挖掘、行业解决方案等软性环节,推动产业从“设备制造”向“服务赋能”转型。
三、重点领域发展前景:遥感应用、导航服务与卫星互联网
中研普华报告预测,“十五五”期间河北空天信息产业将聚焦三大方向:
遥感数据服务:依托河北对地观测需求,发展农业灾情监测、大气污染溯源、城市扩张分析等专题数据产品。雄安新区有望建设空天数据交易平台,推动数据商业化应用。
北斗深度融合应用:在智慧交通、港口管理、精准农业等领域推广“北斗+5G”“北斗+物联网”融合应用,建设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网络,提升定位精度与服务覆盖。
卫星互联网终端制造:随着低轨卫星星座加快建设,河北可依托电子信息制造基础,发展卫星通信终端、相控阵天线等产品,切入地面设备供应链。
中研普华建议,河北需重点构建“两平台一生态”:
创新平台:联合中科院、航天科技等机构,共建空天信息重点实验室、数据应用中心,突破数据自动解译、快速可视化等关键技术。
基础设施平台:在张家口、承德等地区布局遥感卫星地面站,建设空天数据存储与计算中心,降低数据获取与处理成本。
产业生态:设立空天信息产业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场景创新,鼓励传统企业通过“空天+”实现转型升级。
五、区域布局优化:“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发展格局
中研普华规划研究提出,河北可构建差异化空间布局:
雄安新区为核心:聚焦空天数据交易、算法研发、标准制定等高附加值环节,打造空天信息创新策源地。
石家庄、保定、廊坊为支撑:石家庄强化遥感数据应用示范,保定发展卫星零部件制造,廊坊依托临空经济区布局航空遥感、无人机监测。
张承地区为特色基地:利用生态功能区定位,发展遥感生态监测、碳中和数据服务等专项应用。
河北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数据壁垒尚未打破,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三是高端人才短缺,亟需构建产学研联合培养体系。 中研普华建议,“十五五”期间河北应重点实施三大行动:
技术攻坚行动:设立空天信息科技专项,支持企业牵头攻关关键算法、芯片、软件等领域“卡脖子”技术。
场景开放行动:在防灾减灾、智慧农业等领域开放政府应用场景,通过“揭榜挂帅”吸引企业参与解决方案设计。
生态培育行动:建立空天信息产业联盟,推动数据、技术、市场资源共享,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
结语:迈向空天信息产业强省的战略路径
空天信息产业是河北省实现产业升级、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中研普华认为,“十五五”期间,河北需以应用需求为牵引,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生态构建为保障,逐步形成“基础设施—数据服务—场景应用”的产业闭环。
中研普华依托专业数据研究体系,对行业海量信息进行系统性收集、整理、深度挖掘和精准解析,致力于为各类客户提供定制化数据解决方案及战略决策支持服务。通过科学的分析模型与行业洞察体系,我们助力合作方有效控制投资风险,优化运营成本结构,发掘潜在商机,持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若希望获取更多行业前沿洞察与专业研究成果,可参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该报告基于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为企业战略布局提供权威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