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度渗透与消费模式的快速迭代,即时零售作为连接线上需求与线下履约的新型零售业态,正从边缘补充走向主流消费场景。这一模式依托互联网平台与本地配送网络,将传统零售的“空间限制”转化为“时间竞争”,满足了消费者对“即买即得”的即时性需求。从生鲜食品、日用百货到医药健康、数码3C,商品品类的持续拓展推动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已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 28.89%,显著高于同期网络零售增速;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当前,即时零售已成为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赛道,不仅重构了“人、货、场”的商业逻辑,更引发了电商平台、传统零售商与新兴创业者的多维竞争,推动行业从“速度比拼”向“价值创造”升级。
即时零售在今年双十一的竞争不断升级。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菜鸟供应链业务加入淘宝闪购,提供“仓配小时达”服务。实地探访发现,菜鸟已从“隔日达”到“次日达”,再到“半日达”,正式进入“小时达”时代。目前,菜鸟为淘宝闪购“量身定制”的仓配小时达服务正加速拓展至国内核心城市,覆盖食品、美妆个护、家电数码、服装服饰等多个品类。
今年4月底,淘宝天猫“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在淘宝APP首页一级入口展示。8月财报电话会透露,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1.2亿单,8月周日均8000万单,拉动8月手淘DAU增长20%,日均活跃骑手超200万,较4月增3倍。 美团今年七夕非餐饮即时零售订单量突破2700万,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美团闪购累计交易用户规模已破5亿。这些数据都清晰表明,即时零售正在持续渗透用户日常生活的多元场景,不断强化消费粘性与购买频次。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即时零售的单量持续上升、消费者对即时送达的需求提高,都对平台的即时物流运力调配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快递物流补充即时配送运力,成为各大平台参与即时零售市场竞争的重要路径。
一、即时零售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电商平台凭借原有流量池与技术积累,通过升级入口位置、优化配送时效强化竞争力,例如将即时零售业务置于首页一级流量位,并推出“30分钟达”等极致履约服务;传统零售商则依托线下门店网络,将实体店铺转化为前置仓,实现“店仓一体”的低成本履约,同时通过会员体系与本地化服务提升用户粘性;新兴创业公司则聚焦特定品类或区域市场,通过精细化运营与创新商业模式寻求突破,例如深耕生鲜冷链或医药健康等垂直领域。
各方的竞争核心围绕三个维度展开:流量入口(占据用户高频访问场景,提升商品曝光率)、履约能力(优化仓储布局与配送网络,保障配送速度与稳定性)、供应链整合(控制商品品质、价格与库存周转效率)。激烈的角逐推动行业服务效率整体提升,但也加剧了流量获取成本与利润空间的压力,部分企业陷入“价格战”与“补贴依赖”的困境,而头部平台则通过生态协同逐步构建竞争壁垒。
二、即时零售消费需求变迁分析
消费者对即时零售的需求已超越单纯的“快速送达”,呈现出多元化、品质化与场景化的特征。年轻一代消费者成为主力军后,其对个性化、便捷化与情感价值的追求推动行业服务内容不断拓展:除基础商品购买外,夜间配送、商品定制、售后保障等增值服务成为标配,而限量联名商品、主题场景营销(如节日礼赠、应急需求)等创新形式则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例如,针对家庭场景的“一站式购齐”、针对办公场景的“下午茶即时达”、针对应急场景的“24小时医药配送”,均体现了即时零售对消费场景的深度渗透。
需求变迁倒逼平台与商家优化供给端:一方面,商品结构从标准化日用品向非标品、高价值品类延伸,3C数码、美妆护肤、奢侈品等逐步上线即时零售平台;另一方面,服务体验从“被动满足”向“主动预判”升级,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消费习惯,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甚至通过“预售极速达”模式将商品提前布局至前置仓,缩短履约链路。
消费需求的升级与竞争的白热化,本质上指向即时零售行业对“效率”与“体验”的双重追求,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技术创新的驱动与供应链能力的支撑。从早期依赖人工调度的粗放式运营,到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技术正成为即时零售突破增长瓶颈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菜鸟等供应链企业的入局,进一步凸显了“供应链纵深”在行业竞争中的战略价值——不仅决定履约成本与效率,更影响商品品质与品类拓展的边界。技术与供应链的协同,正在重塑即时零售的底层逻辑,推动行业从“流量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
三、即时零售行业未来趋势展望
即时零售行业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全品类渗透(从生鲜、日用品向3C、美妆、奢侈品等高价值品类延伸,覆盖更多消费场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传统零售商加速数字化转型,与平台共建“店仓一体”的履约网络)、绿色化与规范化(随着环保意识提升,行业将更注重节能减排、绿色包装与骑手权益保障)。
同时,行业竞争将从“单一业务对抗”升级为“生态协同竞争”——平台需整合流量、供应链、技术、服务等多维度资源,构建“用户-商家-骑手-供应链”的共赢生态。例如,通过开放平台能力赋能中小商家,提供从商品上架、订单履约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支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骑手劳动强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供应链协同帮助品牌商拓展即时零售渠道,实现销量与用户触达的双重增长。
然而,行业发展仍面临挑战:盈利模式待清晰(高履约成本与补贴依赖导致多数企业尚未盈利)、区域发展不均衡(下沉市场基础设施与消费习惯仍需培育)、监管政策待完善(商品质量管控、数据安全与劳动者权益保障需进一步规范)。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即时零售才能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
想要了解更多即时零售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