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看一条新闻,很多人会把目光投向南海之滨——2024年6月,中海壳牌惠州三期160万吨/年乙烯项目环评一次公示,总投资超500亿元,刷新国内单体装置纪录。
但真正的信号藏在另一条被忽略的快讯里:同期,国家能源局就《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征求意见,首次提出“到2030年,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只减不增”。
两句话放在一起,就是中国乙烯产业未来五年最大的“明牌”:
“减油增化”成为硬性约束,乙烯将取代成品油,成为炼化企业新的利润发动机。
中研普华在年初的内部调研纪要中,把这一拐点定义为“二次腾跃”:
第一次腾跃是2008-2015年,靠产能;第二次腾跃是2024-2029年,靠结构。
读懂结构,才能读懂未来五年的发展节奏和投资机会。
二、全球视角:乙烯正在经历“三重新平衡”
1. 原料端重平衡:乙烷“盛宴”尾声
北美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廉价乙烷红利,正在被本土新建裂解装置“吃干榨尽”。美国乙烷价格2023年下半年至今反弹四成,跨洋套利窗口关闭。中研普华判断,2025年后,全球新增乙烷制乙烯产能将迅速减少,石脑油、柴油加氢裂化尾油重新成为主流原料,东北亚炼厂优势再次凸显。
2. 贸易流重平衡:中国从“最大买家”到“最大卖家”
2023年中国乙烯当量自给率约64%,但伴随海南、古雷、连云港、宁波、大连五大民营“民营炼化航母”陆续达产,2026年起中国将首次成为聚乙烯净出口国。中研普华模型显示,2029年中国乙烯衍生物净出口量有望达到当量乙烯600万吨左右,相当于全球贸易量的12%。
3. 价值链重平衡:高端聚烯烃“卡脖子”清单逐步解套
茂金属聚乙烯、高碳α-烯烃、POE光伏胶膜料、EVA热熔胶……过去高度依赖进口的高端牌号,正在万华、卫星、盛虹、裕龙等企业技术攻关下国产化。中研普华统计,2023-2027年国产化替代累计释放市场空间约420亿元。
1. 区域版图:三大世界级集群成型
• 环渤海:中石油大连、中石化天津、裕龙岛一体化,远期乙烯产能合计1 000万吨级,突出“油转化+轻烃裂化”双路线。
• 长三角:中石化镇海、上海赛科、浙江石化、卫星化学,原料多元、港口密集,2029年前将贡献全国30%以上乙烯产量。
• 珠三角:中海壳牌、中化泉州、中石化古雷,背靠大湾区新材料市场,茂金属聚烯烃、工程塑料比重全国最高。
2. 用能革命:CCUS、绿氢、电气化裂解炉三大技术路线赛跑
2024年5月,中国石化宣布在茂名建设全球首套百万吨级CCUS+乙烯裂解一体化示范装置;
7月,卫星化学与浙江大学签约“绿氢耦合乙烯裂解”中试;
同期,埃克森美孚惠州项目环评透露将预留30%电力驱动裂解炉接口。
中研普华在报告中给出判断:到2029年,中国10%以上乙烯产能将配套绿氢或CCUS,吨乙烯碳排放较2023年下降18%。
四、产业链“微笑曲线”正在陡峭化——中研普华独家梳理
• 上游:原料溢价区间收窄
石脑油、乙烷价格波动区间未来五年预计收敛,中研普华建议企业锁定“石脑油+乙烷”双原料对冲机制,降低现金流波动。
• 中游:裂解装置“规模化+炼化一体化”门槛抬高
新建项目单套规模低于80万吨/年将很难获得能评、环评“双批文”。中研普华测算,2029年行业平均现金成本曲线将比2023年左移5%,无配套下游的“裸装置”面临淘汰。
• 下游:高端聚烯烃、锂电材料、POE胶膜三大赛道CAGR>15%
中研普华用黄色标签在报告中圈出“8个细分蓝海”:
1. 茂金属聚乙烯(mPE)
2. 高透明PP特种料
3. EVA光伏胶膜料
4. POE光伏胶膜料
5.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锂电隔膜专用料
6.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
7.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高阻隔包装料
8. 线性α-烯烃(LAO)润滑油基础油
1. 2024年7月国务院《关于推动石化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把“乙烯当量自给率”改为“乙烯当量保障率”,两字之差,意味着国家认可“部分原料、高端牌号仍需全球配置”,为进口留下弹性。
2. 2024年8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石化行业碳排放基准》,乙烯裂解装置首次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第二履约期,基准线较欧盟低8%,鼓励领跑企业“以碳换碳”。
3. 企业端:
• 中石化宣布“十四五”后再投1 200亿元,其中70%用于乙烯下游高附加值材料;
• 卫星化学拟在广东湛江投建“零碳烯烃”项目,配套海上风电直供绿氢;
• 中石油广西石化与越南国家油气集团探讨“东盟轻烃资源+中国技术”跨境合作。
六、结论
中研普华依托专业数据研究体系,对行业海量信息进行系统性收集、整理、深度挖掘和精准解析,致力于为各类客户提供定制化数据解决方案及战略决策支持服务。通过科学的分析模型与行业洞察体系,我们助力合作方有效控制投资风险,优化运营成本结构,发掘潜在商机,持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若希望获取更多行业前沿洞察与专业研究成果,可参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该报告基于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为企业战略布局提供权威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