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含五方面17项内容。其中提到,编制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支持企业在重点场景应用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持续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研究制定智能工厂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依托智能工厂建设,带动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集成创新成果加速应用和迭代升级。
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深刻重构全球产业格局。中国凭借庞大的数据资源、政策引导与技术积累,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过去十年间,国家层面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构建顶层设计,推动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技术端,大模型、多模态融合、边缘计算等创新不断涌现;在应用端,AI已渗透至制造、医疗、交通、金融等关键领域,助力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
(一)政策支撑与生态构建
中国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与产业生态的双重赋能。政府通过“十四五”规划、“人工智能+”行动等政策,明确将AI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并在算力基建、数据开放、人才培育等领域持续投入。地方层面,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率先建设AI创新试验区,形成产学研协同的生态网络。企业端,以华为、百度、DeepSeek为代表的科技巨头聚焦通用大模型与垂直应用,而初创企业则深耕细分场景,共同构建多层次的技术与市场格局。
(二)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
技术迭代推动应用边界不断拓展。大模型从单一文本处理向多模态交互演进,以Transformer架构为核心的模型在医疗影像分析、自动驾驶决策等复杂任务中展现潜力。轻量化、高效化的小模型技术则为智能终端(如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奠定基础。与此同时,AI与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催生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新业态,逐步实现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商用”的跨越。
(三)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中国AI产业生态日趋完善,但仍面临核心算法原创性不足、高端芯片依赖进口、数据孤岛等瓶颈。此外,AI伦理与法律监管的滞后性可能制约医疗诊断、司法辅助等高敏感场景的落地。然而,人口老龄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等现实需求为AI提供了广阔市场,而开源生态的兴起与国产算力突破(如DeepSeek的技术路线)则增强了自主可控的信心。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当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站在规模化应用的门槛上。政策红利释放与技术成熟度的提升,为行业注入持续动能;而市场竞争加剧与全球技术博弈的复杂性,则要求企业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创新”。未来,AI将不再局限于工具属性,而是作为基础设施深度融入社会运行。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伦理约束、如何构建开放协作的全球产业链、如何培育复合型人才,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核心命题。
趋势一:AI智能体迈向可信与普适
AI智能体将在企业服务领域率先成熟。例如,在电商营销中,智能体可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实现个性化推荐;在工业场景中,自主决策的智能体能优化生产流程。然而,其在医疗诊断、金融风控等高风险场景的全面落地仍需解决可解释性与权限管理问题。未来,增强智能体的透明化与交互能力,将成为技术攻关的重点。
趋势二:人形机器人开启智能化新篇章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以轻量化模型驱动的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环境感知与任务执行能力,逐步应用于养老陪护、高危作业等领域。这一趋势不仅依赖硬件进步,更需通过小模型技术实现低功耗、高响应的智能控制,推动“软硬协同”的突破。
趋势三:自动驾驶驶入立法驱动的快车道
法律监管曾是自动驾驶推广的主要障碍,但随着北京、武汉等地试点政策的放宽,无人驾驶出租车、物流车等商业化模式加速落地。未来,地方立法有望进一步明确责任划分与安全标准,为车企与科技公司提供清晰的合规路径,推动自动驾驶从封闭测试走向开放道路运营。
趋势四:开放式创新重塑产业生态
开源模型与协作式开发将成为主流。中国企业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开放接口吸引开发者共建生态,加速AI技术在中小企业的渗透。同时,跨行业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将打破信息壁垒,释放AI在农业、能源等传统领域的潜力。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正经历从技术驱动到价值驱动的转型。政策、技术与市场的三重共振,为产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伦理、安全与核心技术的短板则需通过长期投入与全球协作来弥合。未来,行业将呈现“纵向深化”与“横向拓展”并行的格局:纵向层面,大模型、智能体等核心技术持续迭代,推动AI从辅助工具升级为生产力中枢;横向层面,AI与千行百业的融合将催生新业态,如AI+生物制造、AI+低碳经济等。
在这一进程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局限于算法优势,而是体现为对垂直场景的深刻理解、对数据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对伦理风险的主动应对。政府需进一步完善法规框架,平衡创新激励与风险管控;学术界与产业界则需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卡脖子”技术。总体来看,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已步入黄金发展期,其深远影响将超越经济范畴,重塑社会运行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
想要了解更多人工智能+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