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色素是指用于食品着色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物质,它们可以是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也可以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食用色素按照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天然色素主要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提取,如叶绿素、胭脂虫红和乳酸菌发酵产物等;合成色素则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获得,如柠檬黄、日落黄等。
食用色素行业调研报告重点对全球食用色素市场进行了历史与未来市场规模统计与预测,同时也涵盖了全球主要食用色素厂商/品牌的竞争态势、食用色素价格、食用色素销量、食用色素收入以及各企业市场地位分析。报告以图表形式展现了研究期间内全球食用色素市场规模变化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食用色素市场规模为246.09亿元(人民币),中国食用色素市场规模达84.09亿元。由过去几年内全球食用色素市场发展概况与各项数据指标的变化趋势来看,预计在预测期内,全球食用色素市场规模将以7.366%的平均增速增长并在2029年达到387.17亿元。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互联网早已进入平常百姓家,不同地域乃至跨国界的人们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着各式各样的美食图片。对于现代人类来说,这是为了捕捉一种真实、自然和美学的生活方式。绝大多数人第一时间都是靠视觉和嗅觉来判断。食物好不好吃,就像古人评价美食——“色、香、味”俱全,眼睛是人们评价美食的首要器官。食物的色泽、外观势必会变得越发重要。
食用天然色素系指从植物、动物、微生物发酵中取得的食用着色物质,大多为花青素类、黄酮类、胡萝卜类等化合物,此类色素不但安全又无害,而且很多食用天然色素含有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或本身就是维生素或具有维生素性质的物质,具有调节免疫、保健等功效。
近年来,随着我国食品添加剂消费量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食用着色剂的消费量也增长很快。目前,虽然我国食用合成色素与工业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量相比相差甚远。因此我国食用色素近几年发展很快,今后发展上升空间也很大。
我国食用着色剂整体行业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其原因是我国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方面开始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而且这个进程在进一步加快。我国已经拥有一大批实力较强的食用着色剂骨干企业,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着色剂产业。比如原料型色素产品的质量稳步提高,天然色素新品种不断增加;天然色素产品应用不断开发,拓展了行业发展空间;在与国际接轨、思维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但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以及健康饮食观念逐渐增强,天然色素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其增长速度高于合成色素市场增速,预计2021-2025年,全球天然色素市场将以8.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于2025年达到27亿美元。可可壳色是应用最多的天然色素之一,随着天然色素市场快速发展,未来可可壳色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全球食用色素市场的增长是由各种最终用途行业对天然食用色素的需求激增推动的。天然食用色素不含转基因生物 (GMO) 和过敏原。它们充当抗氧化剂和着色剂,保护身体免受细胞损伤、慢性疾病和衰老。例如,紫檀具有伤口愈合特性,可用于阿育吠陀疗法。因此,人们对与天然食用色素相关的健康益处的认识不断提高,推动了食用色素市场的增长。
随着全球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对食用色素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预计未来几年,食用色素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高品质、高安全性的食用色素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这将为食用色素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食用色素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其定义、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景都反映了其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自然需求的提升,天然色素的发展潜力巨大,而合成色素的使用则更加注重安全性和环保性。未来,食用色素行业有望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深层次的创新。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