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跨境支付系统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技术驱动、实时化、合规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指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资金转移与结算的金融服务领域,涵盖跨境贸易、留学教育、海外航旅、跨境电商等场景。其核心功能包括支付收单(买家通过国际支付机构完成支付)与结算收款(卖家通过第三方机构与合作银行完成换汇并结算至境内账户),涉及国际信用卡支付、海外本土钱包支付、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工具。
一、行业发展现状与驱动因素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全球市场:全球跨境支付市场规模持续扩张,预测2028年将达近200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6%-8%。中国作为核心参与者,2021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业务量同比增长51.6%,金额增长75.8%;2022年CIPS处理业务440万笔,金额96.7万亿元,日均处理金额3883亿元。
中国市场:预计中国跨境支付行业2027年规模达2.92万亿元,年增速8.15%。商务部预测2025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2.5万亿元,推动支付需求增长。
2. 技术驱动与创新
实时支付(RTPs) :Visa指出,全球进入实时支付时代,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迁移至ISO 20022标准,推动FedNow服务应用。CIPS的普及加速了跨境人民币清算效率,2023年覆盖107个国家和地区。
AI与安全技术:Visa推出“Visa Protect”解决方案,利用AI防范欺诈;生物识别技术逐步替代传统密码,提升核验效率。
3. 政策与国际化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及“一带一路”倡议推动CIPS发展,2021年CIPS在本外币跨境收付中占比创新高。金砖国家支付系统上线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空间。
二、产业链结构与核心环节
1. 上游:技术与基础设施
支付系统与标准:CIPS作为核心清算系统,带动标准收发器、银行接口等设施建设。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为跨境支付提供新升级机会,涉及加密技术、交易系统等领域。
技术供应商:AI、区块链技术企业提供风控和效率优化方案,如Visa的AI反欺诈技术。
2. 中游:支付服务商与金融机构
服务模式:收单、汇款、结售汇为三大业务类别。拉卡拉等头部企业通过战略投资(如Skyee)整合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覆盖支付、物流、税务等环节。
银行与清算机构:银行通过API接口接入CIPS,提升跨境清算效率;SWIFT与CIPS的互补性增强。
3. 下游:应用场景与需求端
跨境电商:2023年一季度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4195亿元,同比增长46.5%,成为支付需求主要驱动力。
企业及个人用户:小微企业需求集中于低成本、高透明度的解决方案;个人用户倾向便捷的B2C/C2B支付平台。
三、供需分析
1. 需求侧
跨境电商增长: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显示,预计2025年交易额达2.5万亿元,推动支付需求。
企业国际化需求:中小外贸企业数字化升级加速,对实时结算、汇率风险管理需求提升。
消费者偏好:B2C/C2B平台需求增长,用户对支付速度、安全性要求提高。
2. 供给侧
服务多元化:拉卡拉等企业通过一站式平台整合支付、物流、营销资源;PayPal等国际巨头拓展增值服务,如信贷、供应链金融。
技术升级:AI、区块链技术优化风控和效率,如Visa的实时反欺诈系统。
四、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
1. 技术趋势
实时化与标准化:ISO 20022标准普及将统一跨境支付报文格式,提升互操作性。
数字人民币应用:央行数字货币(CBDC)试点扩大,可能重构跨境结算流程。
2. 市场机会
新兴市场布局:东南亚、中东等地区贸易增长带动本地化支付解决方案需求。
合规与风控:企业需建立适应多国监管的合规体系,如反洗钱(AML)和KYC技术。
3. 投资重点
技术基础设施:关注CIPS相关系统建设、数字人民币技术供应商。
垂直领域服务商:深耕跨境电商、物流等场景的一站式平台企业(如拉卡拉)。
国际化能力:具备多区域牌照和合规能力的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4. 风险提示
监管风险:各国金融政策差异可能导致合规成本上升。
汇率波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汇率风险,需对冲工具支持。
2025年跨境支付行业将呈现技术驱动、实时化、合规化三大特征。CIPS的推广和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将重塑产业链,而跨境电商和中小企业需求持续释放。投资者应聚焦技术基础设施、垂直场景服务商及国际化能力强的企业,同时警惕监管与汇率风险。行业增长潜力广阔,但需依托技术创新和生态协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