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感知设备:车载激光雷达行业2025年投资分析
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信号生成高精度三维点云数据的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车辆周围环境的障碍物、路况及其他车辆,是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感知设备。其技术原理基于飞行时间法(ToF)或调频连续波(FMCW),通过测量激光脉冲的往返时间计算目标距离,具备厘米级定位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为L3及以上自动驾驶提供关键环境感知支持。
一、发展趋势预测
1. 市场规模与增速
全球市场:2024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已达数百亿元级别,预计2025年将延续高速增长。2025年装机量预计突破300万台,其中L3级自动驾驶车型占比达320万台,Robotaxi领域约10万台,同比增速高达154%。
中国市场: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16亿元实现跨越式增长,主要得益于自动驾驶政策推动和车企需求激增。
2. 技术路线演进
主流方案:当前以905nm波长+转镜扫描方案为主流,其成本较低且技术成熟,适用于L2+/L3级车型。
前沿探索:1550nm波长及FMCW(调频连续波)技术处于研发阶段,前者探测距离更远,后者抗干扰能力更强,但成本较高,预计2030年后逐步商业化。
固态化趋势:固态激光雷达因结构简化、体积小、量产成本低(已降至千美元级),成为未来技术方向。预计2025年固态产品渗透率将显著提升。
3. 应用场景扩展
乘用车市场:L3级自动驾驶车型成为主要载体,激光雷达作为核心传感器,与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融合,提升环境感知冗余。
Robotaxi与商用车:无人驾驶出租车和物流车加速测试,激光雷达需求从“选配”转向“标配”,尤其在复杂城市路况中不可或缺。
4. 区域市场分化
北美与欧洲:政策先行推动商业化落地,Waymo、Cruise等企业主导Robotaxi市场。
亚太(中国为核心) :本土车企(如蔚来、小鹏)和新势力品牌快速迭代,带动激光雷达本土供应链崛起。
二、供需分析
1. 供给端
产能扩张:2025年全球头部企业(如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年产能预计突破百万台,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拉低单价,推动成本降至500美元以下。
技术壁垒:核心部件(如激光器、探测器)仍依赖国际供应商(如Lumentum、Sony),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但高端芯片自给率不足30%。
2. 需求端
车企合作深化:2025年预计超20家车企将激光雷达纳入新车规划,车型覆盖从高端(50万元以上)下沉至30万元区间。
政策驱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通知》等法规明确高阶自动驾驶安全要求,强制提升传感器配置标准。
3. 供需平衡
短期(2025年):需求增速快于供给,头部企业订单饱满,中小厂商面临产能爬坡压力。
长期(2030年):随着技术成熟和产业链完善,供需趋于平衡,但定制化需求(如4D感知)可能引发结构性短缺。
三、产业链结构
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显示:
1. 上游
核心部件:包括激光发射器(VCSEL、EEL)、探测器(SPAD、SiPM)、光学元件(透镜、滤光片)及芯片(FPGA、SoC),占成本60%以上。
国产化进展:光学元件(腾景科技)和探测器(灵明光子)实现突破,但高端激光器仍依赖进口。
2. 中游
整机制造:头部企业(如禾赛、速腾)主导设计集成,采用IDM模式控制供应链。
技术路线竞争:机械式逐步淘汰,混合固态(MEMS、转镜)和纯固态(OPA、Flash)并行发展。
3. 下游
主机厂:车企自研感知算法(如特斯拉FSD)推动软硬件解耦,激光雷达厂商需提供标准化接口。
应用生态:高精地图、智慧交通等衍生需求,带动激光雷达在车路协同领域的扩展。
四、投资风险分析
1. 技术风险
迭代速度:FMCW等新技术可能颠覆现有方案,企业研发投入压力大。
专利壁垒:Velodyne、Luminar等海外企业持有核心专利,国产厂商面临诉讼风险。
2. 市场风险
价格竞争:2025年行业均价或跌破400美元,毛利率承压,中小厂商生存空间受挤压。
需求波动:自动驾驶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导致车企配置意愿下降。
3. 供应链风险
芯片断供:地缘政治影响下,高端芯片进口受限,可能引发生产中断。
原材料涨价:稀土元素(如镓)供应紧张,推高激光器成本。
4. 政策风险
法规调整: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趋严,限制激光雷达数据采集范围。
补贴退坡:中国新能源车补贴转向智能化,但具体细则不明朗。
五、结论与建议
投资机会:聚焦固态激光雷达、国产替代核心部件(如探测器)及车路协同场景。
风险规避:优先选择技术储备雄厚、供应链稳定的头部企业,警惕低端产能过剩。
总结:2025年车载激光雷达行业进入“技术迭代加速、成本持续下探、场景多点开花”的爆发期,国产厂商凭借芯片化、固态化技术突破,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行业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成为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的核心支撑。
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可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同时本报告还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