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发展“蓝色经济”
“蓝色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大连市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沿海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海洋资源。据半岛晨报报道,民盟大连市委会在提案中认为,建立全球远洋渔业交易中心对于推动大连市乃至全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连海洋产业门类齐全,在海洋经济五大类28个细分产业中拥有26个,在15个海洋主要产业中拥有13个。大连不断推动海洋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海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将海洋经济打造成为振兴发展的“蓝色引擎”。2023年,大连海洋经济总产值超4200亿元,同比增长9%以上。
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的各类产业活动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这些活动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
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海洋经济是典型的开放型经济,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海洋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就业创造了广阔空间。2021年进入“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印发《“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以其在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引领新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我国沿海各省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的重要源泉,我国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海洋经济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分析
2024年前三季度,海洋经济市场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7万亿元,同比增长5.4%。这种增长主要得益于海洋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双重推动。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海洋传统产业方面,在全球造船市场高景气度的背景下,我国海洋船舶制造企业紧抓机遇,批量承接油、散、集、气四大主力船型订单,前三季度海船新承接订单量同比增长51.9%。海洋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4.6%,特别是东南沿海城市和山东半岛的客流量增长明显,邮轮旅游强劲复苏,全国邮轮母港累计客流量同比增长11倍。
海洋新兴产业方面,海工装备制造业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大幅增长,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0%。全球首座移动式注热平台“热采一号”在山东威海出坞下水,填补了重要技术空白。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产品研发取得积极进展,中药海藻有效活性成分AOS3提供了新的临床治疗方向,海洋天然产物—西松烷内酯在抗炎机制和体内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被验证。
海洋对外贸易总体稳定增长。前三季度,我国涉海产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3%。重点监测的涉海装备进出口增势显著,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长强劲,前三季度,船舶和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84.8%和23.4%,全球最大、单价超百亿元、代表全球海工装备最高水平的生产储卸油平台成功交付。前三季度,水产品进出口总量639万吨,比上年有所增长,但受水产品价格下降影响,进出口总额1954亿元,同比下降5.3%,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1个百分点。受短期偶发因素影响,前三季度,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3.2%。
想要了解更多海洋经济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报告对我国海洋经济行业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市场格局与分布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紧密结合项目情况对海洋经济项目投资可行性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研判。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