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汽车工业向高强及轻量化转型、军事对轻质和柔性材料的需求快速提升,芳纶材料作为钢铁、石棉的潜在替代品,其市场规模有望大幅增长。芳纶(芳纶)一般指芳酰胺纤维。有四类:(1)全对位芳酰胺纤维;(2)全对位芳酰胺共聚纤维;(3)全间位芳酰胺纤维;(4)含甲基取代基等间位芳酰胺共聚纤维。前两类属高强高模耐热纤维,后两类属耐高温难燃纤维。
芳纶纤维下游主要应用于橡胶、电气、防护、航空航天、军工、汽车、通讯等行业。全球对位芳纶下游30%为车用防摩擦,30%为安全防护、防弹材料领域,15%光纤增强,10%轮胎,10%橡胶;全球间位芳纶下游光纤增强占比40%,安全防护占比30%,此外为汽车胶管和绳索,均占比10%。
根据芳纶纤维龙头企业泰和新材2023年年报统计,全球芳纶纤维名义产能约1516万吨,同比增长约10%;全球需求约1213万吨,同比增长约11%。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芳纶纤维市场规模为39亿美元,2023年全球规模达47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83亿美元,2023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9.7%。
根据间位芳纶及对位芳纶市场需求量及价格,初步测算2023年我国芳纶纤维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9.63亿元,其中间位芳纶市场规模约为20.02亿元,对位芳纶市场规模约为39.61亿元。预计到2029年,我国芳纶纤维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8亿元。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全球芳纶制造商主要有美国杜邦公司、日本帝人、韩国可隆公司、中国泰和新材等。其中,美国杜邦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芳纶制造商,拥有先发优势,占据全球市场的主要份额。从中国芳纶纤维行业企业竞争梯队看,泰和新材凭借较大的芳纶纤维生产能力、丰富的产品类型以及上市公司的独特地位,位列中国芳纶纤维行业第一梯队;中化国际、中芳特纤、超美斯新材等已经具有一定的芳纶生产能力,且产品类型较为丰富,位列中国芳纶纤维行业的第二梯队。
从中国代表性芳纶纤维生产企业区域分布看,山东、江苏、四川等省市芳纶纤维生产企业较多,其中山东和江苏分别有3家代表性企业,如行业龙头公司泰和新材就位于山东省。宁夏、江西等省市也分布着一些芳纶纤维生产企业,如泰和新材下属公司泰和芳纶就位于宁夏。
中国芳纶企业在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和市场开拓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步缩小了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未来,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芳纶企业将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各国政府将加大对芳纶等高科技材料的支持力度,推动芳纶产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全球科技产业的持续进步和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芳纶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芳纶纤维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高科技领域,芳纶纤维将发挥重要作用。芳纶纤维在轮胎、橡胶、电气绝缘、安全防护等领域的应用也将持续增长,推动芳纶行业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芳纶行业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下游需求。企业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同时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发展。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