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柳叶刀》研究统计,中国作为全球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2019年,我国康复需求总人数达到 4.6亿人3。康复器具主要就是帮助患者开展被动运动和日常活动,促进康复的设备。我国医疗类康复设备及病房护理设备的市场规模为300亿-500亿之间,年增速20%左右。
康复器具市场涵盖了多个细分领域,包括康复理疗设备、康复训练器械、康复评定器械等。从传统的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到现代的智能康复机器人、康复评估系统等高科技产品,康复器具行业不断推陈出新,满足了不同患者的需求。
康复服务所针对的患者群体广泛而多元,涵盖了老年人群体、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残疾人、术后及产后功能障碍者等多个重要类别。截至2023年底,我国面临着一个显著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攀升至2.17亿人,这一数字占据了总人口的15.40%,标志着我国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与此同时,以脑卒中为代表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数量也在持续攀升,成为康复领域不可忽视的一大挑战。脑卒中作为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其患者往往需要在康复阶段接受专业的治疗与训练,以恢复或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约为8502万人,其中856.7万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164.8万残疾人得到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合计约占残疾人总数的12%6。随着老年人口基数的增大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康复器具及康复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围绕康复辅具产品体系的构建,政策推动和引领更加明确。从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到201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和《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的发布,国家政策对康复器具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同时规范市场秩序,推动产业与医疗、养老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康复器具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康复器具更加智能化、精准化,提高了康复效果。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康复医疗器械的生产要求企业既具备相关技术,又熟悉行业的生产工艺,对公司的技术水平、医学检验水平、行业推广经验等要求较高,具有较高的技术和工艺壁垒。我国康复器具行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总体而言国内康复器具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整个康复器具行业呈现出“大市场小企业”的竞争格局,中低端市场竞争偏激烈。一些龙头企业如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逐渐在行业中崭露头角,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影响力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综上所述,康复器具行业在市场规模、国产化率、产品种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受到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和残疾患者增加、政策支持以及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的驱动。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以及产业链的整合优化,康复器具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