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机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三大航司全部开启国产大飞机商业运营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2017年首飞,2023年5月实现商业首航。
2024年19日12时机头显著位置标记着“C919”字样的中国南方航空公司CZ3539航班从广州白云机场腾空而起,满载乘客飞向1000多公里外的上海虹桥机场,于14时3分顺利降落。至此,中国三大航空公司已全部开启了国产大飞机的商业运营。
在三大航之外,C919也收获了其他航空公司的订单。2023年4月27日,海航航空集团与中国商飞在上海签署百架飞机采购协议,其中包括60架C919飞机确认订单和40架ARJ21飞机意向订单。
截至目前,C919飞机已累计安全飞行超1万小时,执行商业航班超3700班、承运旅客突破50万人次。
大飞机产业是一个涵盖飞机及零部件研发制造、维修、飞机运营使用等多个环节的综合性产业,由各个关联行业所组成,具备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和突出的范围经济性。
大飞机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辐射面广的特点。其产业链不仅涵盖了飞机制造的核心环节,还延伸至上下游的多个产业领域,如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加工、航空物流、金融服务等。这些产业领域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大飞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机身结构约占大飞机整体造价的30%-38%,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C919大飞机的机身结构国产化率较高,主要由中航西飞等企业承担制造任务。此外,发动机约占大飞机整体造价的25%-27%,是技术难度最高的部件之一。目前,大飞机发动机主要由国外企业供应,但国内企业如中国航发正在加快自主研发进程。
中国商飞的统计显示,以上海为龙头,陕西、四川、江西、辽宁、江苏等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参与C919研制和生产,36所高校参与技术攻关,16家航电、飞控、电源、燃油和起落架等,宝武等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标准件制造商成为项目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
目前,中国在大飞机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以C919为代表的国产大飞机已经实现了商业运营,并获得了国内外市场的广泛关注。C919在设计、制造和运营等方面都融入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理念,具备显著的后发优势。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随着C919批量生产的加速推进,其国产化率较高的民机机体结构产业链有望迎来显著的利好效应,成为首批受益者。具体而言,这一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如航空锻造以及大部段装配等,因其与C919生产流程的紧密关联性和确定性,预计将获得更为明确和强劲的发展动力。这些环节的强确定性不仅体现在对C919生产需求的直接支撑上,还预示着随着C919市场占有率的提升,相关产业链企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机遇。
大飞机产业未来前景趋势
基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的预测数据显示,至2040年,全球客机机队规模预计将壮大至45,397架,而中国市场将占据这一总量的22%,跃居全球客机需求榜首,成为需求最为旺盛的地区。
进一步来看,中国商飞预测指出,在未来二十年间,全球新交付的客机中,高达71%将是单通道客机,这一比例凸显了单通道客机在全球航空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接收的所有新交付客机中,接近六成的份额将被以C919为代表的160座级单通道客机所占据,这不仅体现了C919等国产机型在国内市场的强劲竞争力,也预示着中国航空工业在单通道客机领域将实现显著的发展与突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